前言
“显示器新品千千万,我该怎么选?”这句话真实的发生在上周的我朋友身上,那天不是他帮我装机么,什么显卡用40系,处理器用13代,我计划是什么都说要往高配里面蹭,然后一看钱包,最后买了个RTXTi+X。
虽然也不是不能用吧,我的4K全特效梦反正是碎了。所以他把之前看中那个HKC的MiniLED显示器给放收藏夹了,又挑一个2K的MG27Q给我。他的原话是“买MiniLED预算不够你就买这款NanoIPS的,四舍五入就当冲了MiniLED的Mini款”。
NanoIPS我也有所耳闻,朋友说它是IPS的“升级版”,色彩表现更好,响应时间更快,说是目前IPS屏的天花板了。所以这款神盾MG27Q我也是很期待它的表现。
产品设计
简单开箱的过程就不说了,我没啥包装强迫症,也没收集癖,更何况是显示器这种庞大且缺乏设计美感的外包装(没有针对HKC的意思),包装内东西不多基本上就是本体和线材,说实话,这个包装拆起来还是挺顺手的,相比以前我用过那台的奇葩包装,MG27Q算得上易于上手了。
不仅如此,它的装拆也是非常简单,快捷拆装设计,只需要将支架卡槽对准显示器本体的背部下压即可完成组装。这个支架是支持上下±5mm升降、前后-5至15°俯仰、左右-30至30°侧转,以及垂直90°旋转的,实用性挺不错,我长得比较高,适合把显示器调高一点。当然了,过几天我估计会上个VESA壁挂,感觉还能进一步节约桌面空间。
显示器的本体看上去还是非常的简洁大方,正面经典HKC设计风格,三边窄边框+LOGO,而且支架上还有个橙红色的“药丸”孔方便用户整理线材。背面中间部分也有一圈橙红色的“药丸”描边,圈内细看能发现多边形的纹路,犹如一面“神盾”凛然其中,难怪MG27Q叫这个系列名字了。
底座就没采用现阶段主流的Y形支架或者三角支架,占地面积更小的六边形底座既能保证稳固,又可以节约桌面空间,看了看我的桌子,看来朋友选这个确实有一定的道理。其它的MG27Q配备2个HDMI接口、1个DP接口和1个音频接口,接口比较主流,数量刚好够用,不过缺少DP1.4和HDMI2.1还是有些遗憾,等等,一个2K的屏幕也不需要那么高的传输信号带宽,我原谅它了哈哈。
显示器的OSD按键位于背后偏右下处,不是普通的按钮,是五轴摇杆。这个设计挺方便的,比一通乱按的五大金刚键要舒服。它支持的功能也不少,普通的调节就不说了,游戏辅助功能也有不少,不同的显示模式适配不同的使用场景。当然,我喜欢默认模式。
从设计上来说,这款MG27Q算得上精致,正面看很简洁,细看又有点“西装暴徒”的味道,和我还是挺配的……
显示效果
不得不说哈,用了原厂NanoIPS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是真的不错,首先对我这个游戏佬来说,它的色彩是偏自然取向,没有过分的浓烈或寡淡,我吃这套反正。2K的分辨率我觉得没啥好说的,毕竟之前用的也2K,就是那种比P舒服,正常用完全没问题的水准。
于我而言,这台显示器感知最强的就是高刷和低延迟。MG27Q其实默认最高分辨率只有Hz,需要超频才能上Hz,响应时间是1ms,综合来看是挺不错的。在游玩《战区2.0》或者《战争雷霆》这样的多人游戏时,画面流畅,拖影也不明显,看得出来NanoIPS的技术加成还是在的。
整体的屏幕亮度是OK的,可惜手头上没有专业仪器,不然我肯定要跑一轮。不过根据我的经验,它支持HDR,那么大概SDR亮度就是尼特到尼特之间,开启HDR的全局亮度应该可以接近尼特,用来看剧或者玩游戏还OK吧,虽然HDR那肯定是比不过的,但我能感觉到依靠Windows11的自动HDR效果,玩《上古卷轴5》这种老游戏的时候,古墓里面黑暗深邃的幻想地下城变得更为明亮,画面观感更棒是真的。
如果想要用这款显示器剪片,我觉得能是能,毕竟显示器说的它拥有98%的DCI-P3色域覆盖,简单的生产力(指PS、剪辑)生产自然是没问题,反正我也没有什么剪辑和修图的需求,就一打游戏的,这个就先不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1xbbk.net/jwbys/9587.html